导航

Vibram HK100—训练篇

越野跑由于其独特的魅力而被许多跑友喜爱。HK100由于沿途风景美丽,赛事组织完善,观众志愿者热情而受到很多大陆越野跑爱好者的青睐。从第一届(2011)只有2名内地选手参赛,到明年(2014)第四届预计400多名大陆选手参赛,其独特魅力可见一斑。但完成100公里的越野赛事对任何人都并非易事,作者即将第三次参赛,在此分享一些训练与比赛经验。

131209_kaka100

图片来自HK100官方 photo by Michael Ma

HK100越野赛,赛道以香港麦里浩径为主题。距离为100公里,累计爬升4500米。由于距离长,难度大因此大部分选手都要在16-24小时才能完成全程,还有些需要接近30小时才能完赛。因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与公路跑或马拉松训练完全不同。比赛特点为时间更长,上下山对肌肉和关节冲击力更大。

在准备百公里越野中一般需要四个方面的训练:耐力,腿部力量,核心力量,协调性与灵活性。这些方面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影响比赛结果和成绩。而整体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赛前一个多月的训练中,更需要针对性。

耐力训练

在训练中重视长距离的训练,是提高耐力的必由之路。这种长距离训练并非简单的跑量堆积,更看重低强度(低心率)状态下,超长时间的训练。日本著名超马选手镝木毅曾在培训中建议选手在赛前备战周期中至少有一次的训练里程或时间要超过比赛里程或时间的一半。因此赛前每周一次的超长距离或时间的训练是提高耐力最重要的方式。

而且在训练中,训练时长比训练距离更为重要。根据身体供能理论,糖原只能支撑90分钟左右能运动,所以在马拉松赛事中这个时间可以占到比赛时间的1/2-1/3,但是在10多个小时的越野赛中这段时间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何能够有效的调动体内脂肪来供能,支撑10多个小时的运动更为重要。在训练中6小时以上的长距离训练能够让身体更适应这种模式。

在长距离训练中不必过度在意速度,而是学会如何经济的分配体能。同时给身体和肌肉足够的刺激,让其逐步适应比赛中的强度与时间长度。可以通过心率对训练强度进行有效控制。在训练中可以考虑用比自己的MAF(最大有氧心率,可阅读爱燃烧的《如何计算最大有氧心率》文章)心率低5-10的强度进行训练。这个强度约为60%左右。大部分跑者都能够并不非常痛苦的完成6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拉练。

耐力训练应该采用渐进式的方式,从较低的训练量开始,逐步适应,每周训练量可以考虑提高10%。在赛前三周左右完成一次50km山地强度的训练。身体也有充足的时间对训练强度变化进行调节。

对于总的月训练量则因人而异,既有每月上千公里训练量的“神兽”们,也有靠200多公里的训练量完成比赛的“奇才”。但如果要比较把握的完成赛事,赛前两个月每月350-400公里的训练量还是必须的。如果要取的比较好的成绩,每月450-500公里的训练量也几乎是必备的。

腿部力量

谈到腿部力量很多人都会想到深蹲,蛙跳等高强度的力量训练。这些训练对大肌群的刺激和增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在长距离越野中只有这些训练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持久的力量输出(上山阶段)和腿部的稳定性(下山阶段)。而深蹲和蛙跳不能解决肌耐力和稳定性的问题。

训练最好的方式是找山地进行,运用的肌肉更为全面。许多都是路跑或是操场的速度训练不能满足的。但受到条件的限制没有训练线路或是时间。可以考虑用爬高楼楼梯(可参考爱燃烧的《楼梯跑,在城市森林中备战越野赛》文章)或是选择长上坡的桥来进行训练。由于线路单一,训练效果不如山地训练,但不失为城市中越野训练的一种替代方式。

靠墙静蹲是一种比较好的锻炼大腿、臀部肌肉的方式,因为不会反复弯曲膝盖产生膝盖外侧造成摩擦发炎,所以成为很多跑者腿部力量训练的选择。但是在训练中要重视腿部的排列。髋部,膝盖,脚踝的相对位置非常重要。不合理的位置将会造成额外的损伤。同时在训练中强调控制,稳定而不是单纯比拼静蹲的时间长度。在姿势变形后,稳定性得不到任何保证,单靠其它肌肉帮助勉强支撑,达不到训练效果。控制动作标准,稳定更能够锻炼到深层肌群。

另外一个重要的腿部力量训练就是脚踝,脚踝负责落地时的稳定性,很多跑友在下山途中经常“崴脚”,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脚踝力量不足。可以通过提锺训练等方式来加强脚踝的力量。或是利用BOSU(一种充气的半球)的不稳定性,来训练脚踝稳定的能力。

131209_kaka100-2

核心力量

在越野跑中对核心力量的要求远超过公路跑。一些在公路跑成绩还不错的跑者,在越野跑上没有很好的表现的原因并非耐力问题,而是力量不足,尤其是核心力量缺乏。

核心力量在越野跑中既要背负食品、水等物资,又要在上下山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在训练中不要单纯看重次数,而要关注动作的稳定性。毕竟在比赛中需要体现多少次卷腹能力,多少次举腿能力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是在一个漫长的时间内保持整个躯干的稳定。

整个核心训练以平板撑,超人式,桥式为主。这些动作都是静态动作,加强负责稳定的深层核心肌肉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做带旋转的动作,训练腹内外斜肌的能力。这些肌肉对下山,跳跃时的平衡,调整重心非常重要。

协调性与灵活性

这方面能力是越野跑水平进阶提高的关键。耐力,腿部力量,核心力量都可以通过一定训练量的堆积来完成。但协调性与灵活性的能力与本身的身体条件,意识感,神经系统都有关系。并非通过短时间强化能够完成的。但当看到有人像羚羊一样飞速下山,而自己时刻会摔倒的时候就能体会到。

公路赛成绩接近的跑者在越野赛中成绩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上山拼力量,拼耐力。实力接近的选手不会有太大差异,但下山时协调性和灵活性好的选手将会表现出惊人的速度。而协调性与灵活性的训练的没有捷径,在各种越野线路上跑过才是最好的训练方法。精神专注,能够充分体会身体的感觉,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国内好的越野跑者大多来自多山的地区,从小对山地的适应形成了本能。

如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经常进行山地训练。可以考虑通过跳绳,BOSU或是平衡垫等方式训练协调性。普拉提也是一种很好的意识感和协调性训练的运动。

HK100是一项艰苦的比赛,需要充分而全面的训练备战。需要足够的体能储备和其他方面的系统训练。以下一组粗浅的训练计划供参赛选手参考

周一:力量训练,普拉提

周二:爬楼梯训练(2-3小时)

周三:休息

周四:慢跑 (20-30公里)

周五:力量训练,普拉提

周六:跑山越野跑训练(35-50公里)

周日:慢跑 (20-30公里)

每周跑步训练量 80-120公里

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核心训练。赛前三周的周末完成一次60公里左右的山地训练后逐步减量。进行调整。

您需要才能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