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这么轻?”这是我拿到包裹后大脑的第一个反应,那一瞬间,甚至怀疑顺丰小哥拿给我的是一个空盒子。有这种反应并不奇怪,大脑固有的认知里,装着一双跑鞋的盒子应该会更重,大脑已有了一个预设,当目标重量没有达到预设值时,自然会产生“轻“的感觉——也难怪,Sonic 2单只重量只有215克。尽管它看上去并不像215克的样子。
鞋面
鞋面外侧后方大大的“Salomon”特征也很明显,初代目和二代目是白色的,三代目换成了深灰色。“红+纯白”与“红+深灰”在配色设计上都没有错,白色字体在红底背景中更显张扬,三代的深灰“Salomon”就显得特别低调。开箱时感觉三代小红鞋特别红,既有红色加深的原因,鞋面文字从白色改为深灰也降低了文字的视觉冲击力,我们自然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红色上。
但是鞋头和鞋垫上的S-LAB字样依旧使用白色作为强调,看得出Salomon对此引以为豪。
鞋面内侧后方则印着三代目小红鞋真名——S/LAB
SONIC 2。说实话,我喜欢一以贯之的命名方式,像Asics的Kayano系列,iPhone 后来推出的”S“系列命名方式我实在难以接受,就像现在我难以接受SONIC 2是第三代小红鞋的事实一样,这本应是二代目的名字。所以第一代为何取名X Series?
Salomon跑鞋的鞋面通常会使用Sensifit+Endo Fit科技,这些技术旨在提高鞋子的包裹性,是否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简单解释一下,前者就是上图鞋子侧面那些M型条,从中底到鞋带处,有如双手包住人的脚部;后者则是指鞋子内部固定的鞋舌,这些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鞋子的包裹性。
啊不不不,这文风怎么广告似的,打住打住。
鞋底
足弓处银色那块,是用于实现支撑过渡的,通过
用手按压SONIC 2的中底,手感很软,但初次上脚后,我的脚告诉我,哦不,这一点都不软。还是我所熟悉的竞速鞋脚感,偏硬。
作为一双目标人群定位在马拉松准精英及以上级别跑者的竞速鞋,小红鞋在保留传统竞速鞋轻巧性的同时又有着保护性,所以在上脚前,我脑海里又有了一个预设——鞋底应该不会很硬。
但上脚后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前
日常通勤
SONIC 2成为我日常通勤鞋后,这却成了我痛苦的三公里。原因在于,鞋沿磨后跟。
SONIC 2成为我这一生中第三双会磨后跟的鞋,第一双是皮鞋,我早已丢了它,虽然才穿过两次;第二双是亚瑟士某款竞速鞋,磨着磨着就不磨了。后跟被鞋磨过的人自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想起来,也是蛮佩服自己,明知鞋磨脚,偏穿磨脚鞋。解决方法是穿一双厚一点的袜子。
【更新:一段时间的通勤后,磨脚问题不再出现】
跑步测 试
计划的周跑量是80公里,可是上周结束后发现左脚无名趾有点痛,虽然是小事但下周我有一场越野跑比赛,我的原则是小伤痛也要停止跑步。
穿着单只215克的鞋子跑步,第一个感觉是轻,有一种多威的感觉。这15公里,我采取先慢后快的策略,前半程五分以外的配速慢跑,主要当热身和适应新鞋。后半程逐渐加速,配速在四分以内鞋子状态依旧稳定,没有出现摇晃的状态,其中既有鞋面
二、江畔30公里边玩边跑,路况:湿漉漉
测试目的:鞋子抓地力、防滑性
刚好有过一场小雨,路面湿漉漉,是测试鞋底抓地力的好时机。先上个湿漉漉的江边的路面图。
在以上路面,慢跑状态下并没有任何打滑的感觉,但速度加快时打滑感特别明显。我是前掌落地派,当速度加快时,前掌落地的瞬间甚至会稍微滑动一下
这次测试跑中,有一点想特别提一下。因为是边玩边跑,注意力并没有很集中,鞋头不小心踢到路边一块凸起的石板上,身体趔趄几近摔倒。多亏SONIC 2坚硬的鞋头,我的双脚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奖励你个特写。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5507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