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公里、上体馆、进馆、红色跑道、摆臂挺胸、竖起大拇指、高声呐喊、全力冲刺,过线!31617,第一个上马完成,就在南京马拉松后的第14天,这也是我的第二个全马,比南马快足了4分钟。全程配速平稳,终点冲线有力!
2016年10月30日拂晓,天气凉爽干燥,淡淡的云墨中镶嵌片片深红。收敛起白日的磅礴,隐藏了夜晚的璀璨,外滩两岸的高楼们披着晨曦,羞涩而妩媚;黄浦江泛起层层波光,水鸟不时掠过。此刻,这里是4万名跑者和志愿者的舞台。检录、寄存、如厕、热身、唱歌、欢呼、等待、起跑,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主持人熟练地调动场上的气氛,刺激选手的肾上腺分泌。大家跟着计时牌,大声倒计时,3、2、1、出发,7:00整,枪声清脆,跑者涌动。
马拉松,从来都不是跑者的独角戏,而是跑者和观众们在42.195km的赛道上共同演出。路中的跑者们挥汗如雨,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丈量自己的心灵,路边的助威者们,则忘我地呼喊,激励跑者,点燃热情、释放能量。上马,更深谙此中精髓,每2.5公里一个的补给站、自发的观众、腰鼓队、管弦乐、啦啦队、各个跑团、亲朋的私补、无数的镜头、不时经过的紧急救援者,天上的飞机,地上五颜六色的选手,上马就是个大派对,没有一点点隐藏,所有人员尽情地演出。
作为跑者,我告诉自己大脑要冷静。按照既定方案补给,盐丸、水、饮料和能量胶。盐丸出发前、20 km、30 km各两粒;水在前20 km每5 km两半杯或者一小半瓶,20 km后每5 km补两半杯或者一小半瓶运动饮料;能量胶在15km、25km、35km各补充一根。全程下来,只有在40 km处感觉到有一点饥饿,其他时间体力充沛,没有抽筋现象。这个补给策略是在研究书本、请教老师再配合上次南马的感觉后做的,看来比较适合。南马在35 km后掉速10-15秒。
配速上,目标是在435到440内。从上马的每5km计时来看,第一个5 km是444(正常,开始跑不开),第二个440,第三个441(道路拥挤),后面的全是438或者439。佳明手表的记录是42.68km,配速436,配速情况是在1km/515,2km/448,5km/415,36km/443(第二次上龙腾港桥),12km/420, 43km/304,其他都在436附近。在整个赛程中,想的最多的是放松的跑步姿态、不要过快的节奏。尤其是最后2公里和冲刺阶段,控制自己不要太快。
冷却方面,利用每次补水和提供降温海绵的时候,在头部和颈部充分降温,手表的动态心率显示,降温后心率有5-10的降幅,效果明显。
不仅在赛道上要保持冷静,赛前一样。在南马结束后的第一周,以2次10km/600和1次周末25km/540配速的恢复,倾听身体的感觉,宁慢勿快。第八天感觉恢复到9成左右。第二周,则按照《跑步圣经》的方法,进一步调整状态,周五做了一次足浴,感觉恢复到了巅峰。整个两个星期,每天10点半左右准时睡觉,减少酒精和咖啡,头三天,完全没有酒精和咖啡。比赛的早晨,使用出租车,下车后,慢走到寄存处。所有这一切,都是降低兴奋度,保留更多的体力。马拉松不需要太早兴奋。
很多跑友为了提高颜值,配备了帽子、眼睛、压缩长袜、音乐等全套装备,我则走了极简路线,略去一切挂件,穿更短的袜子、更短的短裤,短裤只有一个小口袋。降低负载,保持体力。
作为跑者,心要澎湃。全马毕竟是件困难的事情。后期的每公里、每一步都不容易,靠什么坚持?信心、热情和毅力。看看路边的风景,和身边的观众做个互动,回忆自己的一些壮举,想想那些励志的豪言,保持澎拜的心。
冲了线,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和跑友们边走边聊赛事,静静地领到完赛包,披上上马标识性的大浴巾,暖和很多;补充水分和食物后,走进按摩区,接受20分钟专业拉伸按摩,和按摩师交流训练和恢复的方法。取回寄存物品,换上舒适的衣物,买了杯热咖啡,坐在体育馆的台阶上,晒晒太阳,看看他人,或呼朋唤友,或施施而行。自己的身心犹如此刻蓝天下的微风,悠然。
几天后,照片出来了。有一百多张照片,我能轻易地说出大部分照片的位置和当时心情。当看到最后阶段坚持、终点区爆发等的表情时,又热血了一把,感觉自己真得很棒。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4423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