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宽脚掌的福音 ALTRA Olympus 2.0



第一次看到ALTRA Olympus 2.0 的时候是在港百极地长征店里,其貌不扬的它搁置在最上一层。这个牌子国内少有耳闻以往也只是在跑友圈偶尔看到。我的脚掌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属于胖宽脚型(亚洲人的脚型普遍较欧洲人宽)。对于鞋子的挑选能宽尽量宽,惨痛的经历在跑步的这些年中比比皆是。最早的鞋子ASCIS GT2000 ASCIS DS Trainer 以及当红的HOKA ONE ONE speedgoat 。脚掌的内外侧不是起泡就是掉皮,加之汗水的摩擦触碰疼痛难忍。

现在市面上的鞋子细分的越来越多,每款热卖的鞋子都有他特长,就像ALTRA Olympus 2.0让我们这些宽脚掌的找到完美解决方案,从前几代的进步到2.0,ALTRA公司在设计的初始就秉承这个特点。



拿到测试鞋子的当天,打开包装给人的印象就是怪怪的,像一个大脚板一样的鞋子。不管如何先套上去试试,那天正好穿着迷彩裤颜色和鞋子配色竟然还蛮搭的。随着穿着的次数,觉得日常穿ALTRA也是蛮舒服的,印证了他的广告语 running natural。看习惯了还是挺美的。


从极简到现在流行的极致极厚,跑友圈提起厚底对于HOKA等鞋总有一番好讨论,但是仔细对比ALTRA还是和HOKA这类有很大的区别。HOKA和ALTRA同属于极致极厚的范畴,HOKA在鞋底设计还是遵循前后有落差,ALTRA的鞋底是做到0落差,那么有什么好处呢? 0落差使得脚跟和前脚掌与地面的距离相同符合原始状态赤足的落脚方式,加上鞋子的前后重量相同,使得这个特点让极厚的鞋款得到更加细微的改进。改善跑姿强化小腿和跟腱的力量,中底的减震科技运用更加降低受伤风险。



(官方网站还有小贴士,就是纠正你正确的跑步姿势,很详细)



细节设计上OLYMPUS 2.O在后跟部位设置魔术贴,这个设计很多人不知道起什么作用,经过了解这是用来固定防沙套


实际使用的感受:

拿到测试鞋子的周末约上好友上山测试,由于前日下过阵雨,山上的岩石和土路相对潮湿,在杭州的头龙山坡度比较陡,穿着OLYMPUS 2.O信心满满,以往不敢冲的坡也直接下去一气呵成,得益于VIBRAM的MEGAGRIP配方鞋底,绝对是鞋底中的“黑科技”,之前通过视频了解到VIBRAM最新科技的干湿抓地力效果确实厉害,无论在岩石表面和湿滑的台阶下坡,在止滑的力量通过脚底传递过来。有时故意小步快频测试,防滑能力还是一流。由于伙伴当时穿的HOKA CHALLENGE ATR普通鞋底在同样路段有时还是会打滑。





第二次测试在salomon杭州站午潮绝顶,天气阵雨,赛道难度较大,爬升厉害。在山顶岩石路段由于长时间很少有人经过布满绿苔,从坡顶到坡底是个长下坡而且角度很大,OLYMPUS 2.O此刻让我长时间的保持稳定,在防滑的同时减少坚硬的岩石对膝盖的冲击,如果采用薄底的鞋子膝盖肯定难于忍受那么长时间的下坡。在平路阶段,0落差的落地方式和赤足鞋一样采用前中脚掌落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落地方式,一路跑的酣畅淋漓。在透气方面由于OLYMPUS 2.O鞋面的面料得到改进,在溪流踩踏跳跃的时候少许的进水马上能得到排空,袜子全程也是干爽减少水泡的产生。在重量方面新面料也对于以往面料相对轻量化。整个鞋子实际重量是293克比HOKA ATR(299克)稍轻一点。

不足之处:

1。OLYMPUS 2.O 鞋跟包裹有点短,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后跟的摩擦机会,但对于一些跑者有点不习惯,总感觉鞋跟会脱出来。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排除这个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官网提供特别的鞋带系法,或者贴肌效贴在足跟后部增加厚度和摩擦力。


2. 由于厚底一开始比较难驾驭,特别在上坡较陡路段,相对别的鞋子需要抬高一点脚步,在转换脚步的同时习惯软底的前掌发力,不会像别的鞋子那么直接。


Olympus 2.0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70751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