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高兴能够获得这次测评机会,拿到这双鞋一周左右,我一共穿着它完成了约80公里的跑量测试,其中包括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总体感觉还是相对惊艳的。
Asics作为曾经的四大跑鞋之一,在跑者的内心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虎走系列在4%诞生前也一度是业余精英跑者PB的首选。但2015年左右当各大品牌跑鞋都选择拥抱中底革命,纷纷开发新的缓震科技,打造一片式中底跑鞋时,Asics依旧坚持于传统跑鞋研发升级,虽然也过在原有基础上尝试开发新系列的跑鞋,但实际却收效胜微,并未收获很好的评价。不可否认,现如今Asics的慢跑鞋在保护方面依旧堪称顶级,但相对其他品牌的慢跑鞋,其跑鞋的重量和外观堪称它的阿基里斯之踵,当各个品牌的旗舰慢跑鞋重量都在往250g及以内走的时候,Asics却始终被挡在300g的大门外,虽然依旧能提供顶级的保护,但大部分跑者却更吃其他品牌潮流外观和更轻的脚感。
过去几年,Asics曾尝试推出DynaFlyte、Fuzex、Gel-Quantum等多个新的系列,但DynaFlyte一二两代的鞋面稳定性问题、Fuzex的产品定位不够专业以及Gel-Quantum过软的问题让他们很难成为像Kayano、Gel-Nimbus、虎走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鞋款。15年Asics高调发售了限量款MetaRun,黑金色的产品外观以及多种王牌科技的堆叠让它的专业性来到了历史巅峰,遗憾的是之后并没有继续更新,只是选择了将科技下放到Kayano等鞋款上。今年,Asics再次高调发售MetaRide限量款,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主要谈论我对这双鞋的看法以及我对Asics未来动作的一些猜想。
设计
由于一直坚持传统的跑鞋拼接设计以及一丝难以理解的色彩审美,Asics的跑鞋在外观方面一度为人所诟病,历年跑鞋中外观上少数能给我留下印象的是Kayano
23、MetaRun以及虎走。这次的MetaRide作为MetaRun后的另一大作起初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能是天猫上缩略图压缩后的比例的问题总给我感觉这双鞋非常的臃肿,但拿到了测评鞋后的感觉是这双鞋的外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MetaRide采用了红黑金的三色搭配,非常耐看,前掌部分的采用单层编织网面设计,后跟采用改进后的Metaclutch科技,延伸到中足最后一个鞋带孔的位置的稳定片,加强了鞋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内嵌的反光片能够提供幻彩色的反光效果,保证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美观。鞋带的设计也是这次的改进点之一,在不同位置设计了不同深度的鞋带点位,配合本身的logo,在中足位置加强了包裹感。鞋底采用全新的ASICS GRIP SOLE,个人感觉这有点类似于水晶大底,抓地力方面与过去基本持平但重量上减轻了不少。
从官方的介绍来看,MetaRide没有采用普通跑鞋的线性弓形结构,通过GUIDESOLE将鞋的大底变成曲线形,以此将跑步步幅转变为类似自行车的摇摆动作,减少裸关节20% 的负担,而自行车的灵感我想也是这双鞋名字的由来吧。
这次Asics在官网主动公布了跑鞋各层缓震的结构,从分解图中所以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MetaRide是怎么实现其功能的:整个跑鞋主要采用了3种中底材料,在最靠近脚的位置采用了FLYTEFOAMLyte 材料,这种材料密度大、硬度也相对较大,加上这一层设计的弧度非常大,甚至可以看成以髋为轴心圆弧的一部分,所以这层正是MetaRide独特脚感的功臣之一。下层中底采用了相对柔软的FLYTEFOAM
Propel材料,负责全掌的缓震,同时一定程度上因为它的软让上层中底的弧度更加凸显,促进了脚在地面的“滚动“”。后跟注入了Asics的王牌Gel胶,保证了后跟着地的跑者能受到最好的保护。
实着
实际穿着后MetaRide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特别的,完全不同于普通跑鞋提供给我们稳定的脚感,GUIDESOLE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弧度感,在你落地后会自然以非常快的速度将脚的支撑过渡到前脚掌,不需要通过裸关节主动发力,同时也减少了触地时间。前掌的空间比较大,中足的包裹感则非常强,配合后跟的TPU稳定片和记忆海绵在跑动过程中给你非常舒适和踏实的感觉。一周80公里跑量对我个人的训练量而言其实是有点大的,但实际跑完后的恢复较普通跑鞋来的更短,我想这说明了MetaRide的设计确实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肌肉的疲劳的。
80公里过后脚后跟的橡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测试的时候有40公里左右时压着速度跑导致跑姿是明显的后跟着地,根据目前后跟的磨损情况来看,其寿命可能在600公里左右。
穿着这双鞋的配速是我个人在测评时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Metaride的定位是慢跑鞋,跑动过程中提供的缓震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它的独特设计常常让我错觉我正穿着一双竞速鞋,快速过度到前掌和灵敏的反馈使我在测试期间常常压不住速度,4分30的配速反而是我穿着它最舒服的时候。
4月21日我穿着它完成了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因为是带朋友完赛,目标在150左右,所以跑的相对轻松也得以更好的感受这双鞋的感觉。比赛间因为厚底的关系,大多是时候脚步都非常舒适,鞋能够自动帮我过滤路面的崎岖。GUIDESOLE也帮助我更自然、舒适的享受跑步的感觉,不用靠大脑去思考抬腿、迈步。2个小时的比赛时间还是相对非常享受的,最后的分段计时成绩也非常稳,5公里分段成绩基本控制在10秒的差距。唯一的缺点是比赛当天可能由于天气有点潮湿,再加上鞋面仅前掌是单层网面设计,实际跑动过程中鞋仓感觉比较热,这点在平时训练中并没有感觉到。
进化
MetaRide和3年前的MetaRun都属于Asics在当前状态下的集大成跑鞋,甚至还带了一点点概念跑鞋的味道,所以我想简单的比较一下这两双鞋的设计语言。MetaRun作为当时的顶尖跑鞋平台集合了当时刚刚开发出来的FlyteFoam、X-Gel等王牌科技,是当时Asics在各家跑鞋求新求变的大环境下推出的集大成的王牌跑鞋。三年中这些科技也被逐渐下放到各系列跑鞋上,走向成熟的FlyteFoam也以下层中底的方式出现在了今年的MetaRide的身上,MetaRide是Asics坚持传统跑鞋后的一次新的尝试,采用了类似结构缓震的方式将跑鞋的脚感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系列的跑鞋采用类似的设计。但就我个人而言,Asics当下急需解决的是中底材料的轻量化,毕竟结构缓震的前提是建立在厚中底的基础上的,没有轻量泡棉的支撑,跑鞋的重量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下来的,在一双300g的高科技竞速跑鞋和传统的虎走跑鞋间我还是更宁愿选择轻量化的虎走。好在在目前的网上流传的谍照中已经有看到Asics赞助运动员穿着厚底跑鞋比赛,默默期待一下。
总结
MetaRide的1890的高昂售价很难不让人将它和nike的4%进行比较,但它们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两双跑鞋,虽然从MetaRide身上能看到一丝速度的基因,但是真正适合它的还是LSD训练或者作为初学者的入坑跑鞋。Asics这次的改变应该是近几年最大的一次: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尝试新科技的跑者,这双鞋是你绝对不可错过的,它会提供给你一个完全新的感受;如果你希望的是更好的训练,它也能成为你很好的帮手,虽然在耐磨性方面可能比不上Kayano和Nimbus这几双更为传统的跑鞋,但是它能够帮助你更快的恢复,提高效率;如果你的目标是比赛PB,你完全可以等待Asics的后续动作,在MetaRide平台上开发的竞速跑鞋会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