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疗个伤,谁知跑了马 一份假的2017无锡马拉松赛记
作者:贾振辉
备注:本赛记已于3月23日 经由本人投稿,在卢湾跑团内部公众号发表过,此次修改了部分文字错误,添加了些数据辅助文字说明
一、雨中完赛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无锡,我-D04436号选手,雨中,在计时牌走到3小时45分39秒的时候完成了人生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净用时:03:30:30。
平静,通过拱门,背部后倾减速,腰部卸力,双臂放下,呼出一口长气,意外的平静。
【高能预警,下面文章比较长,请读者自行选择有兴趣的部分,港百部分编号“五”,无锡马拉松正赛过程编号“七”,感谢个人及组织部分编号“十”,其余都是作者废话叨逼叨,请各位读者手动调节。ありがとう。】
二、溯源,我为什么开始跑步
我厌恶跑步,中考考过跑步,那感觉就是枯燥,痛苦。
2011年5月出差一次意外,扭断了左腿前十字韧带,6月底在上海六院做了韧带重建手术。
术后左腿成了僵尸腿,不能打弯。需要自己按照康复计划慢慢康复,直到向后能踢到自己屁股(所以在源深间歇跑前的技术动作里我最喜欢后踢腿(Yeah))。
跑步是术后12月的康复训练中的项目,因为腿还是瘸的,怕坑坑洼洼,所以跑步机上开始了我的跑步生涯,配速么,从5km/h开始,第一次只跑了10分钟。
到2013年的时候开始跑马路,14年我已经能一次绕着世纪公园跑2圈了。
但14年雾霾开始严重了,左腿也基本恢复正常,跑步就停了,一直到16年8月入了一个群,中了一个签。
三、有一个姑娘,带我入了越野的坑
16年清明节前某天,一个羽毛球友突然微信问我,清明节有没有兴趣去爬山-两日七尖穿越,他们缺一个人,我就去了。这一路,领先的是我和一个复旦毕业的姑娘(严重怀疑复旦和交大学生毕业都留上海了,因为干啥我都碰到这俩学校的)。
后来,这姑娘拉我入了一个跑步群,还好她不做安利。群主张老板偶尔组织入门级越野拉练,我跟着去爬过两次惠山,觉得挺有意思。
16年9月群里开始吵吵港百,因为报名要开始了,我不知道啥是港百,看他们聊天,知道是个100km越野赛,难度不高,很好玩。群里报名的人挺多,我也凑了个热闹,因为基本觉得也不会中。
But,命运这个老人家啊,喜欢玩儿人,结果只有我中了(Cry)。用脚趾头想想也觉得完不成。
我这人有点倔,你说不行,我倒要试试,于是开始网上搜越野资料,恢复跑步。另外,找比赛拉练。
哔哩哔哩上有个萨罗蒙越野教父Gregory Vollet的视频,我记住了两点,
第一:越野是低心率跑,第二:周(没看错,是每 周!!)跑量要达到你比赛距离的2倍
我报的第一个比赛是当年10月22日杭州的50公里越野,很幸运,啥资格都不需要,因为全马,半马,越野我没都没参加过。当然,这也意味着这比赛关注度很低。
9月我把周跑量加到了每周60km,一周4次,每次15km。很快到了十一,我决定用这个假期冲击下200km/周。连跑了3天我就意识到那是痴人说梦,只能尽量坚持,能跑多少跑多少了。
假期倒数第二天,接近傍晚跑的,吃完饭,一头就倒在了床上,那是下午6点,一直到第二天6点,整整睡了12个小时。突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有了跑一个全马的冲动,于是背上水包,塞了2条能量胶,带了4颗盐丸,就出发了。一口气43km,4小时17分。
最终那个十一我的跑量定格在了120公里。
四、遇见卢湾
当你为了参加比赛去跑步的时候,烦恼就来了,我不知道怎么训练。我知道光瞎跑是不行的。十一月份的时候我知道了卢湾跑团,正好群里有在卢湾练的,打听了下,居然在源深有分部。我原来住张杨路民生路附近,那里很熟。
于是某个周二我就去了,碰到个短发姑娘,就问这里是不是卢湾跑团。后来我知道了,那是康女神,上马316(捂脸!)。那天我跟泳哥跑的入门。
卢湾源深的氛围很适合我,目的明确,训练科学,大神们很有责任心,没有乱七八糟的活动。
仿佛迷航的船突然看到了灯塔,我开始了在源深的训练,参加比赛的时候跑起来也越来越轻松。
下面这个好像是我第一次间歇的合影。
五、大神很谦虚,也更勤奋
源深的人都比我快,没见几个跑越野的,突然觉得逞强跑什么港百没有意义。入卢湾前,我对速度没什么概念,不知道全马多少算快,多少算慢。跑间歇有了配速概念,我才意识到3小时以内是多快。
也意识到了大神是多么的低调。
跑群入了很久后的,你才知道某位一直在群里潜水的,就是你在某媒体上读到的全马240,靠每天下班后上下20多米的假山成为越野大神的XXX。朋友圈里那位越野偶然认识的朋友刷了跑步记录你才知道人家4分30多秒配速是可以轻松跑60公里的。跑港百的时候你才知道,那个漂亮的,笑起来像花一样的娇小女子,跑完是比你快6个小时的金人选手。
最重要,你意识到你很难成为他们,因为你从沉默的背后看到了深不见底的汗水。凌晨4,5点起床,一年几千公里跑量,还有你看不到的核心训练。
我应该沉下心好好训练。
六、中签无锡马
去香港前几天,无锡马拉松抽签结果出炉,我中签了。
于是香港行某种程度上形式意义更大,健康完赛成了第一目标,很幸运过程结果都顺利。总的来说港百比较简单,卢湾高级组及以上基本去了就能拿小金人。可能跟定位有关,我觉得港百是一个绝对顶级的party,服务一流,体验一流,可以认识些朋友。于我,体验一次足矣。
1月17号无伤无痛的回到上海,1月17到2月15,除了过年7天,白天一直都在上课,我尽我所能保持最低限度,晚上一周3次训练。过年7天没有休息,跑了80多公里。
马拉松不是我的目标,对我像上学时的水平测试,是个督促,让我持续认真的训练。
《四重奏》最后一集,四重奏的成员说,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是三流的水平,那就让他们看看专业的工作和我们的梦想。
我是三流跑者,但我有一流的态度和不断前进的欲望。
七、鏖战无锡
充实的生活过得总是飞快,转眼过了2个月,无锡马拉松如期而至。3月18日,下午3点我坐上了到无锡的G7140次高铁,50分钟抵达无锡。转乘地铁到大王基地铁站下车,步行至梁清路预定好的锦江之星,距离新体育中心3公里, 订酒店的时候就盘算着,住太近房间不好定,太远的话这么多外地选手估计会造成拥堵,3公里的距离正好可以做跑前热身。
酒店门口挂着横幅“欢迎无锡马拉松选手入住”,可见无锡马拉松给酒店带来一波大生意。前台登记时,前台小姑娘送了一瓶饮料和一个士力架给我,酒店还特意把早餐提前到第二天早上5点,退房时间延迟到下午2点。
进了房间,洗了把脸,放下东西,就动身去无锡新体育馆领物品,感谢共享单车,感谢共享单车的竞争,我可以骑上免费自行车。打开手机导航,设定目的地,看了下路线,蹬着车就去了。
我到体育馆的时候都晚饭时间了,早些时候朋友们晒的领物大军早已退去。弯弯曲曲的隔离栏通道,已经改成直道。到了体育馆门口,我前面就一个人,志愿者拿着他的身份证,放在仪器上,让他看仪器。我也掏出身份证,很快通过人脸识别,虽然不知道这机器怎么识别出我跟身份证上那张190斤体重时的脸是一张脸的,但毕竟头一次体验高科技,有点儿小兴奋。进了体育馆,领芯片,带手环,检查芯片,领礼品包。透明塑料袋有点大,绳子太长,往前拉了拉,让袋子贴到背部,在前面打了节。
话说,比赛起点我还不知道呢,体育馆外面拦住2位兄弟问了下,在不远处皇冠酒店前面那条路,我就顺着他们指的方向去探路了,蠡溪路太湖大道的交叉路口应该就是D区检录区,我看到D区字样的搭建物堆在路边,工作人员在接线。一直沿太湖大道往前到隐秀路口就是起点,距离不短。
看完起点,心里有了个数,至少第二天过来不会找不到起点。
回程,还是小黄车,骑到梁清路边骑车边找吃饭的店,最后进了客人最多的那家店,的,旁边的混沌店。因为客人多的那家店只卖烧烤,这就尴尬了,很想吃,可是赛前要清淡。好在混沌店老板包的荠菜大混沌味道不错,抵消了我的遗憾,15个15块钱,老板是个老实人,包之前还问我,1块钱一个哦,要不要吃?看在老板为我一个客人特别制作的份上,我爽气的说,吃啊。
吃饱喝足,回到酒店,舒舒服服洗了个澡。开始定妆,为了避免选择困难症,我带的衣服很少:
最终,第二天放弃了craft风衣和紧身裤。T恤外面套上粉背心,实际如照片:
补给:一条Gu能量胶,4粒盐丸
携带方法:4粒盐丸密封在一个很小的自封袋里,装在T恤右侧下摆的口袋里。
能量胶和一包纸巾(以防三急,可以抽出几层减少厚度)放在短裤后侧的口袋。
战术策略:前5km压住速度,配速5-5分10秒都可以,其他时间配速440-450一直到终点
补给策略:5km处喝几口水,做储备,15km处补充盐丸,25km处补充能量胶,35km以后水分补充饮用非碳酸类能量饮料。
(备注:以上策略都是赛前看一个朋友转发的孙英杰在世纪公园一次授课的视频学来的)
为了提醒自己,我还把跑动和补给的策略重点写在了左臂的压缩臂套上。
一切就绪,手机闹钟定到凌晨4:30。10点安然入睡。
闹钟响前几分钟,我醒了,拿起手机,看了时间,关掉闹钟,直接穿上定好的装,上下加套了层保暖衣物开始洗漱,15分钟搞定,喝了500ml饮料,一纸杯止咳冲剂,最近有点咳嗽,止止咳,顺带预防比赛受凉感冒。5点左右排空,大小一起顺利排出。
必须另起一行,因为排空完我就去楼下吃早餐了,一个鸡蛋,一个小包子,一小段玉米,1/3碗大米粥。外加一把自带香蕉片,算提前补充点糖分。
吃完上楼,带上物料包,到前台借了胶布粘上小号码布,存了房卡(吐槽下小号码布,不应该是不干胶的么,怎么厚厚的一撕开却不是呢)。5点30左右出发,本来计划慢跑过去,但是怕跑出汗,一脱衣服受凉,还是骑了单车过去。
很快到了体育中心,人山人海,第一次见这么多人,顿时有点紧张,尿意就来了,绕体育馆兜了一圈,每个移动厕所前面都是长队。得了,我先去存包吧,费了点周折,找到1号存包区,拿出组委会发的雨衣,脱下保暖衣物,放入里面,套上雨衣保暖。
找了个人少的厕所,排了几分钟解决了问题。
7点多一点开始入检录区,我按照指示牌,跟着人流涌向D区,也没见个入口,跟着大家跨国绿化带,找了个口子就算进了D区尾部,这个区好长,作为一个有点要求的跑者,我需要往前拱拱,于是我一直往前挪啊挪,总算到了离D区检录口不远的地方。停在那里,平复下心情,默默等待发枪。
7点28分,我按下了GPS表,让它处于待命状态。7点32分D区队伍开始向前蠕动(真的是蠕动,因为横向晃动比纵向移动大多了 Crying)。通过D区监测的时候,我也跟人家学着在监测板上快速踩了几脚,生怕没检测到。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终于到起点了,狠狠跺了几脚起跑处检测板,起跑的同时按下手表开始记录。
正赛开始了!!!
0-5km, 纳尼(日语)!顶盖(粤语)?跟我想的不一样啊,起跑不是应该飞奔么,我不是应该压速度么?为啥,你们都在做慢动作?一层层的人横在我面前, 我不得不频繁左右移动找空隙,往前钻,这个动作,一直持续到半程。
但最近回头调出我的GPS每公里配速记录,其实前5km也并没有太慢,平均配速510,刚好是我自己准备压住速度的底线。看来是心理作用。
不过这配速倒是舒服,呼吸轻松极了。到5km处无口渴感,还是强迫自己喝了两小口水。
5-10km配速提升到455/km, 其实我的步频并没有变化,只不过D区选手有部分过了5km后配速降了,本来好多排成一排的跑团、朋友,配速保持不住,慢慢在散开。向前的缝隙多了,减少了我的横向移动。一直到这个路段,我碰到的兔子都是5小时以后的,崩溃ing.
10-15km,配速继续提升,平均447/km。人还是多,满路都是,我尽量往路边的辅道跑,不停地把人越来越多的抛在后面。
15-20km, 平均配速显示508/km,其实并没有降速,在这个路段我排队上了一次移动厕所耗费了2分钟,然后在饮水站补充了2颗盐丸。所以平均配速才看着比较慢。开始下雨也是这个路段。下雨后对我影响基本不大,鞋子开始变湿后,重量确实增加了不少,适应了1km就没感觉了,毕竟我平时穿的鞋子比这次的鞋子每只重90克,算是恢复平时感觉。
20-25km,终于过了半程,证书显示前半程用时:1小时46分不到,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跑步基本不看表,只用来记录数据,供赛后分析),只觉得前半程太慢了。少了几千人,路面豁然开朗。配速453继续往前。
25-30km,我的实际配速在450以内,但成绩平均配速是504。那是因为过了25km后按计划我要补个能量胶,为了不影响其他人,我跑进在补水站的左侧停下来,先漱漱口,然后分几次,吃一点胶喝一小口水,大概花了1分半钟吃完,重新上路起跑(停下来补给是错误的,正确的是跑动中补给,不过我上半程降速补盐丸时被人不小心猛的推了一下,以防万一,才采取了这个措施)。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距离我不饿,也没有累的感觉,强迫自己吃胶是希望养成良好的补给习惯。这次D区起跑,前半程被动的没有冲起速度,让我没有很快的消耗掉储备的糖原,如果按照计划,前半程跑到1小时40以内,在这个路段估计已经开始低血糖了。
30-35km,配速稍微下降,平均457, 这个路段思想上有点斗争,30km开始想加速,但腿开始有些疲劳,左脚大脚趾登地有痛感,不知道冲起来能不能坚持12km。一直犹豫到33km决定放弃加速,保持配速到终点。
35-40km,实际最低配速阶段,平均503,这个路段上桥开始有点吃力,配速在这里被吃掉了,不过也不算太厉害,毕竟平时跑过桥太多,问题不大。大概是是在这个路段,我第一次看到4小时以内的兔子。
稍微提下撞墙,很多人在30-35km处跑崩,也就大家说的撞墙。算上自己16年十一假期跑世纪公园拉的全马,我就跑过2次全马,没有撞过墙,都是匀速下来的。平时训练,跑25-30km,我有个习惯,最后几公里会加速,可能对克服撞墙也有点帮助,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40-42,195 km,虽然这是马拉松,最后这2km我还是要加速,看到了计时牌,3:45,加快摆臂,最后几米还超了一个人。然后就是最开头的情景,按下手表,结束。
完赛证书:
分段配速:
勘误:第一次组委会的成绩通知有误,说我的前半程用时2小时01分,后半程用时1小时29分。后来才觉得不对,因为就算是半马我也跑不到1小时29分,更别说后半程了。朋友圈里一晒出来,好多人说我300实力,放了颗卫星,见笑了,虽然这么讲我很开心,下次争取,哈哈。
至于首马成绩,315也好,330也好,我都接受,跟别人比首马快慢,没什么意义。有人在跑到440的时候参了赛,有人跑到258的时候参了赛,而我碰巧在330的时候参了赛。
八、是非无锡马
比赛结束后,关于无锡赛事的组织和服务的吐槽就开始漫天飞了,什么赛道太拥堵,补给太差,喷雾剂不够,赛后没有热姜茶,没有救生毯,很多人失温,没有雨衣,没有换衣服的地方等等。
另外的声音是,跑马不是让你来做大爷的。
关于无锡马本身,我本人没什么要吐槽的,没失温,甚至没觉得冷,途中没饥饿,就自己补了一个能量胶,香蕉一口都没吃。赛后领完赛奖牌,毛巾,雨里做完拉伸,领回自己的寄存包,到体育馆里面的男厕所换的衣服,因为自己多备了一件雨衣,回酒店路上新换的衣服也没怎么湿。
我要说的是国内赛事组织者一个普遍的误区-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无论你是对标的马拉松六大的那个赛事。基础的赛事服务,赛道设计之外,一个赛事被人记住,不是因为它迎合取悦了所有人,而是它取悦那些它希望取悦的人。一个好的比赛要能够筛选出符合你特质的参与者。
无锡赛事所得到非议,除了部分参赛者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自身给予了他们太高许诺,当你标榜自己以服务和惊喜著称的时候,往往得到就是不堪重负的压力,任何辩解,反驳,都像替自己没能做到而推脱。
对于马拉松跑者,仅就我在无锡所见而言,很多人不是因为跑步能力而不配称为跑者,而是做人素质不够。但,这不是马拉松特有的,这是社会普遍的。
九、希望我的赛记不无聊
从去年10月底算起到现在,越野赛参加了5场,马拉松1场,没写过赛记,也不喜欢读赛记。我看过得大部分赛记录作者要么像《中国好声音》的参赛歌手,一路下来各种惨不忍睹的艰难,然后自己如何如何勇敢坚强的完赛。我是很佩服这些人,能把爬个200米小土包写出勇攀珠峰的感觉;要么像是微博红人,满篇下来写了各种装备,喂,这广告做的也太明显了吧!
这次一时冲动,就下笔了,谁知道一下写成了回忆录。
十、跑快跑慢,都要生活
最后感谢泳哥,忠哥,康女神,泡菜,感谢组织,让我在工作之余,有信心维持一个健康的爱好。也希望卢湾跑团的各位,幸福生活的同时,不断PB。
今年计划再跑一个马,希望10月上马中签,能再跟大家一起参赛。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5958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