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拉松起点的混乱素来是每一位参赛者的梦魇,本届无锡马拉松显然不希望混乱的起跑场面再次出现。因此在比赛当天的起点区域规划上组委会对于起点人流的指引和疏导下足了苦心。
但由于今年参赛人数的增多,事实证明原本按比赛项目划分的起跑区域显然已经无法承受这样规模的一枪起跑方式,因此在前十公里的赛段,密集的人流与瞬间变窄的赛段使得比赛的场面再次地臃肿起来。看来如何根据选手报名成绩进行进一步的检录进场,甚至进行分段起跑以避免赛道的拥堵将是中国大型马拉松比赛急需解决的问题!
“补给站没有水了,补给站没有饮料了,补给站没有香蕉了,补给站连人都没有了。”这种情况也许是对于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来说是一种最差的体验了!本届无锡国际马拉松也许可以算是史上补给站最多的国内大型马拉松比赛了,无论全程还是半程马拉松在15KM以后,组委会在每一公里都为参赛选手准备了一个补给站,提供基本的饮水、饮料及能量食品的供给。
但如此密集的补给站设置真的合适么?对于许多没有经验的参赛者来说,补给站就意味着需要补给,那在15公里后每公里都进站补给,往往跟容易消磨掉选手们原本已经脆弱的意志以及刚刚建立起来的行进节奏。而补给站周围的垃圾也会成为一些影响比赛流畅程度的不稳定因素。我们不能否认主办方的良苦用心,但实际的效果也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数量增加就能够产生的,提升补给站的补给效率也许才这其中关键的所在。适当地在后半程增加补给点,同时增加补给点的长度与补给物品的种类,也许对于参赛者来说会收获一些更好的赛事体验。
如果说补给什么的还能自给自足的话,那医疗急救这样的事情就必须由组委会来落实了。在过去的一年中,马拉松比赛中出现选手意外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医疗急救成为了本届无锡马拉松赛事组委会最重点投入的环节。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专业赛事急救及医疗保障机构“第一反应”合作,成立了一支由专业医疗救援志愿者为基础,当地医疗服务单位为保障的严密赛事医疗安全后勤网络,并且在比赛中成功对于一名在终点前昏厥并失去生命体症的参赛选手进行了急救复苏,在死亡线前挽救下一条鲜活的生命。
主办方周到而细致的服务为的是选手们能够创造更好的比赛环境并取得更出色的比赛成绩,而本届无锡国际马拉松更是罕见地出现了中国选手包揽男女全程半程所有项目冠军的奇景。这样的场面未免让国人为之振奋,但细心看来,无论是以巨大优势夺冠的男子全程冠军李子成,还是在与两名黑人选手角逐中胜出的男子半程冠军杨帅(点击查看杨帅的跑者故事),其成绩却仅仅也只亚洲中下游水平,这也正反映出如今国内长跑运动火热但真正顶尖选手竞技水平落后的不争事实。
与之相反的是女子组全程和半程的夺标选手都并非是专业选手,几名业余女跑者的出色表现倒是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些中国长跑未来的希望。全程亚军马研星(点击查看马研星的跑者故事)是一名爱跑步爱登山的母亲,而半程亚军唐晶晶(点击查看唐晶晶的跑者故事)则是一名普通白领,她们用成绩告诉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努力达到那个也许你都想象不到的高度,这也正是马拉松这项运动赋予普通人更多的意义。
据赛后官方统计,2015年无锡国际马拉松全程半程马拉松项目总计有17040名选手在关门时间内完成了比赛,其中半程项目完赛8735人(男子完赛:6084人、女子完赛:2651人),全程项目完赛8305人(男子完赛:7180人、女子完赛:1125人)。对于更多的参赛者而言享受这场盛宴带来的快乐也许是比最终的完赛成绩更重要的事情,虽然这份快乐在外人看来也许有些难以理解,但任何事物推进的发展过程都是由少数人开始驱动的,而那些现在诧异着的旁观者们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会成为马拉松赛场上那个站在你身边的人呢!
作为一场只有两年历史的新生赛事,2015无锡国际马拉松如同刚刚兴起的中国马拉松运动以及体育产业一样都像是一名起步的初跑者,而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