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你饥饿难耐时只渴求一片面包的时候,有人笑吟吟地给你端来一盘龙虾?
第一次申请就中了,在没有转发锦鲤的前提下。突如其来的幸福。
在脑海里搜索我曾有过的类似体验,最接近的一次,是得知自己的作文被广播电台被录用后的心情,这已过去十多年,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嗯,我就是这么奇葩的一个听广播の90后小学生。
盼望着,盼望着,在我回家过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快递到了。那天处理完所有的工作,已是19点。还吃什么饭,当然是先拆快递看看包。
Raidlight越野背包一个(8L),附带俩软水壶(600ml)。
拿到背包后把玩一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背包下方两侧的松紧调节带(如图所示)。使用方法很简单,根据提示,往close方向旋转,便能收紧背包。同理,根据正常人类的逻辑,松开背包应该是往open方向旋转吧?我属于正常人类,也是如此认为的。然而,注意!(敲黑板)我发现open方向并不能像close方向一圈又一圈地旋转调节,往open方向旋转,只会听到一声「ge」,然后再也转不动了。研究发现,此时将线往外拉即可。
背包里还有一个防水袋,我不发图,因为,忘记给它拍照了,我并没有把越野背包带回家过年。
嗯,不管,应该先来两张自拍,这样,我这辈子的自拍照数量就是两位数了。于是我背起包,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厕所。那一刻,仿佛若有光。
选择厕所自有我的原因。首先,最后一个工作日,其他人已早早归家,写字楼并没有人,否则一个在外人面前连对着手机玻璃看发型都不好意思的人绝对没有那种在公众场合自拍的勇气。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听说在厕所拍照颜值可提高30%,无需后期,省心省力。
浑然一体,第一印象还不错。好的,放假。第二天上山试包。
我属于那种喜欢独自跑步的人,但这次我想约师兄师姐一起上山,想顺路拍一些背包素材,还差一个模特。师兄师姐表示有上山的意愿,我便没怎么理睬,毕竟万事俱备只欠集合时间,就让师姐决定吧。未曾料到,直到当天夜里,师姐仍未作出决策。
约跑真麻烦。这是我喜欢独跑的外因之一,算了,自己撸山测试、拍摄吧。虽然凭一己之力用一个四年前的旗舰手机拍摄一个本该在身后的背包很很很很很不合适也很很很很很难效果也很很很很很不好。
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对我而言,越野背包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去年我参加的第一场越野赛,组委会提供的装备颜色比较杂乱,个人觉得搭在一起并不协调,于是我在比赛群发了一条表达「装备颜色不协调」(没有贬义,我一贯的开玩笑风格)的消息,万万没想到,很多人并不知道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我认为不搭,但很多小伙伴就认为那样非常好啊,这就是一种审美的主观性,不分高低。
至于Raidlight的越野背包好不好看这个问题,我当然觉得可以啊,不然我干嘛申请?
Talk is cheap, show you the Bao. 空谈误国多说无益,直接上包。
黑红配色为主,这也是我其他跑步装备的主色调,搭在一起毫无违和感,浑然一体。这是我当时刚申请众测的理由之一,嗯,我对红色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喜爱。虽然背包、跑鞋、跑步TEE、跑步袜、空顶帽的红各不相同,但色差也不大,在可接受程度内,对颜色不敏感的人或许还看不出区别。
当然,我也不是如此丧心病狂地狂搭一身红,基本只把红色当点缀,比如黑衣黑裤加一双红鞋,红色面积每次都只有那么一丢丢啦。
我喜欢简约的设计,简约不等同简单,而是把丰富的功能隐藏在简约的外表下,less is more。
事实上,Raidlight这个越野包已经很简约了,没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地方,这就是一个轻量型越野包该有的样子。好的设计,会让使用者感觉不到设计的存在。
我还不满意的,是背包开口处那两条可调节的松紧带。
这是为了调节开口的大小,让包里的物品更不容易掉出,尤其在背包做垂直方向的运动时(上下坡)。但为了这个功能特地增加两条松紧带和调节扣,背包表面的元素更多了,从后面看,感觉还是很突兀。
这完全可以设计得更隐蔽点,比如在包口处加一条拉链,更简约,封闭性也更好,取物时还更快,对竞速型跑者而言,节省时间很重要。
先窥一眼背包的内部结构。
好了,让我们揭去Raidlight的遮羞布,看它是否「表里如一」。
很优雅的黑白诶,感觉像,企鹅?我甚至觉得内部比外部更好看。
(二) 这个包好不好用?
和主观的「好不好看」不同,对「好不好用」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有一定客观标准的。对越野背包而言,若想达到「好用」标准,则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稳定、舒适、轻便。
稳定是指,在跑步状态时,越野包不上下左右摇晃。这是重中之重,甚至是第二点「舒适」的大前提。我跑步时不常带腰包,主要原因是市面上售卖的腰包松紧带普遍太长,即使把长度调至最小,对我而言也太宽松,这就造成了跑步时腰包容易上下晃动的现象,即为不稳定,我深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糟糕体验。
2016年广马我的腰包甚至是拿在手里的。
因此,稳定性也是我对越野背包的第一要求。
基于此,我设计了两个场景测试Raidlight越野包的稳定性——
1) 上下台阶跑。逻辑是,在台阶路面跑步,人体垂直摆动的幅度是最大的,如果在台阶上跑步背包仍能保持稳定,那么其它路况一定能胜任。
2) 平路快速跑。逻辑是,上下台阶跑,人体垂直运动幅度固然大,但台阶路况注定了跑步速度几乎不会快(比赛场景类似坡度基本靠走),用较快速度奔跑(毕竟产品定位是竞速型),若仍能保持稳定,那么稳定性可以得到保障。
笔者人处广州,因此选择了火炉山的台阶路面作为场景一的实验地。
当然,既已入山,就不仅仅跑台阶路面,事实上山里各种路都跑了,但仍以最具参考价值的上下台阶跑作为标准。
测试的结果是,在不把软水壶放在胸前的情况下,跑起来是相当稳定的,感觉非常好。这并不是说用了软水壶就不稳定,只是,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后来我直接把软水壶放进背包里。或许是我还没习惯。
场景二,我选择的是跑道。在跑道测试越野背包,听起来确实是有那么一丝诡异。把一件外套和装满水的软水壶放进包里,基本已把8L空间填满,调好松紧带,开始跑圈。
我的计划是用四分配速跑5公里,但最终只跑了三公里,是因为,累了。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背包所有的松紧带都被我调得太紧,快速奔跑时有种被勒到的感觉,呼吸比平时更困难。但如此一来,确实很稳,除去被勒到的第三公里(我自己的问题),前面甚至感觉不到背包的存在。
好的设计,会让使用者感觉不到设计的存在,而好的越野包,也应该在你奔跑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是我对一个越野包稳定性最高的评价。
包,是背在身上的,舒适与否,肩带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想获得舒适的体验,可以加大肩带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这是一道初中物理题,重量相同,受力面积越大,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就越小。越野背包,我前不久也买了一个,但是体验不是特别好,这是我申请这次众测的另一个原因。体验不好,就有舒适度的原因,我发个对比图,你们感受一下吧。
Raidlight背包的包裹性挺好,这就保证了人体能够更均匀地受力,提高舒适度。其实Raidlight这个包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容量小,本身装不了太多东西,负重更少,当然更舒适。
前两年我开始产生极简主义的萌芽,如无必要,不太会增加实体。跑步也一样,背包再稳定、再舒适,也没有不带背包来得更畅快啊。但越野跑毕竟不同于路跑,强制装备轻轻松松都能列出十来样。所以背包本身不能再变成负担,轻便很重要。
和第二小点类似,Raidlight本身容量小,无法装太多东西,生来有轻便的优势。裸包本身重量也很轻,毕竟Raidlight的口号是轻松上山啊,如果这点不做好,怎么能轻松?
接下来谈谈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认为需要特别提一下的问题。
1. 软水壶的问题。
刚拿到软水壶,我就发现其中有一个吸头已破。这是新品啊,我无法接受。好在额外附赠了两个吸头。
2. 也是软水壶的问题。
第一次跑山测试时,我用了九牛一虎之力才将装满水的软水壶塞进胸前肩带的袋子里,对,是硬塞,虽然那是一块有弹性的布料。
这之间的矛盾,是臃肿的(相对后者)水壶和纤细的袋子之间的矛盾,是一米的腿长和和五十公分的裤子之间的矛盾。
图中手指所指之处,是软水壶所能到达的最底处。不论将水壶放在上下哪个袋子,都不太稳当。
所以,软水壶不是量身定做?
3. 依旧是软水壶的问题
软水壶是配套的,售价中其实已包含软水壶的价格,会计上叫「视同销售」,所以软水壶不应当做赠品,本身应当成产品的一部分来测评,出现这种问题,我很不满意。
都看到这,那就别懒,自己总结吧。
这是一个外观____, 性能____的Raidlight轻量化越野背包。总体都还不错,优点是____、____和____。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5407
回应
其中有我操作不熟悉的因素,随之使用次数的增加,一定会逐渐缩短装水时间。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