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马拉松圈的黑话。每次站在起点,或者说报名那一刻,都是在追求对自己成绩哪怕一秒钟的提升,也就是PB。
每个人跑马拉松的理由不尽相同,有大批的选手,只是为了体验42.195KM,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赛场的氛围,留下人生一次独特经历,所以他们并不太在乎成绩,有照片就有一切。
但更多的人自从踏上马拉松赛道,就走上了和自己较劲之路,PB是个魔咒,又是一份荣光,吸引人去不断追求。我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不太喜欢拍照,对城市马拉松的风景也没太多在意,但是我喜欢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这是一种独特的动力,让我觉得自己严寒酷暑坚持跑步有着意义。
可能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喜欢竞争的人,白羊座的本色无法遮挡。我不想抱着玩乐的心情去比赛,始终定位自己是严肃跑者。今年的全马之旅结束,五场全马,各有各的感受,始终没有突破首马的成绩,但是站在起点,鸣枪之前的一刻,终究还是想要有所突破的。
追求PB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穿上跑鞋就去跑步只能是菜鸟的所为,进阶跑者的提升,离不开“科学”二字。首马之所以跑得好,是因为当时坚持做负重力量训练,肌肉力量是保持最好的,此后力量训练松懈,到了北马成绩不堪入目。北马之后决定对自己严格一点,上马慢慢找到感觉。上马和杭马间隔很短,第一次连续两周跑全马,杭马的赛道并不容易,但这些依然阻挡不足尝试PB的心,也许上马可以看作一场LSD,杭马说不定可以刷新PB。
我很喜欢比赛的一点是它如实地反映你的训练结果,并且加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因素,一切都是不可逆的,你的作战选择和临场应变决定了最终的成绩。很多平时可以忽视的因素,赛场都会被放大,你想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回避,只能退回来直面问题。
秋天之后,天气渐凉,以为可以随意吃喝,结果体重上升带来的劣势不可回避;跑步姿势有问题,长久以往,受伤在所难免;训练的问题是最明显的,LSD这种低心率有氧耐力跑,每次都克制不住想要快,比赛之后就知道,这种一时的快并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让你跑得越来越慢。
追求PB的过程,像是一种必须的自省,可以说失去了一部分跑步的纯粹感,但是换来了长期的激励。或许某些人来说,氛围就已经是激励,但对我来说,进步才是。天赋所限,我也许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向前,但是要始终保持在个人较好的竞技状态,一定需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也羡慕那种有天分的人,随意跑进400甚至330,但是跑步路上最大的对手始终是自己。
很多不热爱跑步的人说跑步枯燥,每个人所理解的乐趣不同。我觉得一直钻研如何PB也是一种乐趣,怎样训练、怎样运用装备、怎样临场发挥。突然觉得在古代我肯定是选择上战场的人吧。
BQ(波士顿标准)对我来说还很遥远,但我也很庆幸有这个标准始终在远处召唤我,达到BQ,就是跑步追求PB的终极动力。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4847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