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GT-2000系列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再来测评三代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可惜当初购买时四代还未上市,于是只能选择了三代。四代相比三代,在鞋面材质和鞋底的形状做了一些改动,透气性和缓震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其外貌却没有了上一代那般的出众。随便看一看GT-2000 4代的一些资料
资料来自官网。
官网的价格为990元,这样的价格也是看看就好。在保证鞋子正品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价格更为实惠的渠道,在美国亚马逊入手。第一次的海淘并没有带给我多么大惊喜,除了价格比较便宜之外,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在历经48天的等待,鞋子终于到手了,这48天的煎熬,说多了都是泪啊
鞋盒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只有一个asics的logo。比较欣慰的还是鞋盒还是十分的完整,没有破损。
在鞋盒的侧面是盒内鞋的信息,仔细一看,还会发现右上角的一个标志
黑黄撞色的搭配十分的显眼,鞋底搭配进去的迷彩让人感到闷骚。这样的配色不是特别的容易搭配衣服,外貌也不是特别的好看。亚瑟士的鞋子不属于那种一眼就着迷的鞋,但只要看习惯之后,就会发现这双鞋还是很好看的。
鞋头的硬质材质起到保护脚趾的作用,在上面还有着一小块反光的材质
鞋面两侧的材质也是有所不同,外侧较为粗糙,提升包裹性。内侧与鞋头材质一样,较为坚硬,支撑鞋面。
现在来仔细看一下鞋面的构造,鞋面为传统的“三明治”网布鞋面,外层是一种大孔的网眼。中间是一层提供支撑性和包裹住脚的网格。最里面一层是十分紧密的网眼,用手摸起来很舒适。这三层网合起来就是“三明治”网布鞋面。这也是为何亚瑟士有如此优异的鞋面包裹感的原因,当然,这也牺牲了鞋子的透气性。
中间的虎爪式的logo设计的很好,在表明身份的同时也提升了包裹性。
后跟的后跟补强系统,第一眼看到是我还以为是在后跟塞入一块TPU加固后在受力点再加固,仔细一琢磨,才发现是直接在后跟的受力点上用韧性较高的聚丙乙烯材料作为补强,中间的网是镂空的。而且还巧妙的利用了小学三年级所学习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很是巧妙。
igs系统的标示采用了反光的材质,全鞋反光的地方也只有鞋头的一块小三角和后跟的igs带反光,这点略为不足
后跟脚踝处用PHF记忆泡棉进行包裹,很是舒服,PHF原是有标记在鞋上,后来已经改成了igs系统的标配
fluidride是由speva和solyte组成的。上层迷彩的是speva,speva的硬度为55度,支撑系的一般采用55度的speva,缓冲系的是45度的speva,度数越小越软。白色的是solyte。黄色像果冻的是gel,gel分布在前掌和后掌。speva手感跟solyte比较硬,solyte手感很软,gel手感最为魔性,用手按下去很有弹性,十分有韧性,那手感,一时难以表达。内侧的带有黑点的是动态双密度防倾斜装置,与solyte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割线,手感极其的硬,几乎按不下去,黑色的点是一些密度较大的颗粒。
这样的组成说白了就是使你的脚在跑时踝关节的回旋会得到抑制,达到稳定的作用。这同时也是为何稳定系脚感比缓冲系硬的原因
脚底的guidance line重心引导线,可以改善跑姿,这条线的作用文章后会有体现
中足稳定片的形状也是运用了小学三年级学习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以多个三角形的搭配来提高稳定性。不同于缓冲系,稳定性的中足稳定片是连接起来的,缓冲系的中足稳定片是分开的。这样的设计应该是因为稳定性内外中底密度差过大的原因,而缓冲系中足稳定片的分开能让鞋的缓冲和重心引导线得到充分发挥
亚瑟士鞋底橡胶的分配十分的厚道,而且橡胶的也不是单一的一前一后两块橡胶。前掌是使用了AHAR橡胶,后掌是AHAR+橡胶。前掌橡胶较软,可以轻松按下,抓地力较好。后掌橡胶如同汽车轮胎一样,十分的硬,根本按不下,比较耐磨。
鞋垫的厚度也是足够的厚道,采用了Ortholite鞋垫,软软的,鞋垫是的黑色颗粒为碳粒。(图中是一元硬币)
附上鞋子资料
亚瑟士的设计很多方面很是用心,像前后掌橡胶硬度不同,内外鞋底密度不同等细节,这也是亚瑟士为何能够在众多跑者中有着较好声誉的原因
接下来开始实战深度体验
-————————————————————————分割线——————————————————————
上脚第一感就是软,在日常穿着压马路时,可以明显的感到软,这软不是来自于鞋底,而是来自于鞋垫。鞋面的包裹性特别的好,甚至让我感到有些许的紧迫,脚趾略微有点无法伸展开来。总体而言还是脚感较硬,不适合压马路。
使用前掌跑法,前脚掌与地面接触时会发出很大的响声,十分的硬,前掌内置的gel毫无卵用,只有一个字—硬。这双鞋不适合使用前掌跑法,其较重的重量会成为累赘,前掌跑法一般还是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跑鞋,毕竟前掌跑法本身就对鞋子的缓冲性并没有过多的要求。
后跟落地的一瞬间,我可以明显的感到鞋子的形变,全身的冲击力得到了很好的消减,对膝盖的保护自然是极好的。每一步都如同踩在海绵上,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踩屎感,不过由于我还没踩过屎,至于是否为踩屎感不敢妄下定论。
使用GT-2000 3用后跟跑法时,感到软之外,并没有回弹,准确来说应该是吸收掉的力远远大于回馈的力,这也导致了跑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卸力的情况。如果想用这双鞋来跑1000m或者是竞速跑,除非你技术足够,不然用这双鞋来竞速,是极不明智的选择。
全掌落地由于内侧密度较大的原因,没有出现过多的卸力,脚感有点硬,几次跑步下来膝盖没有酸痛感,很是舒适
透气性很差,跑步时脚底就像一个小火炉,冬天时还是优点,若在夏天,那简直就是一个噩梦。
唯一较好的是鞋垫的吸水性,在跑步后,抽出鞋垫,可以明显看到鞋垫下有汗水,鞋垫上面没有过多的水汽,全部都被鞋垫所吸收到了鞋垫下,鞋内一直保持干爽。
稳定性得归功于重心引导线和动态双密度防倾斜装置,对于稳定性,我用两张图来描述就够了。
红圈代表磨损位置,用同一双鞋的来表示比较直观
第一张图代表穿正常跑鞋(boston boost)的磨损位置
第二张图指穿GT-2000 3的磨损位置
磨损的地方明显的从内侧转为中间,可以看出足部运动明显的不同,变得更像正常足型。这双鞋的稳定性还是很优异的
使用前
使用后
60km过后有了一定的磨损,不是特别的耐磨,但和鞋底橡胶厚度综合看起来寿命还是很长的
前后掌橡胶硬度的不同,前掌橡胶较软,不适合在有尖锐石块的路面上使用,容易撕裂。
中底仅仅在试穿过后就出现了折痕,比较敏感,在使用后也是出现了更多的折痕,不过这似乎跟中底寿命不成正比,中底在60km过后各方面性能没有衰弱,具体寿命还需时间的考验
在写这篇测评到最后时,居然出现了图片传不上的情况,而且还导致了跟在图片后的文字全都不见了,只能重新编辑,好累。。若有不足之处还求各位指出。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68483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不过像k22的网面改进后,透气性至少应该比上一代好一点点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