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这段时间里,如何防止感染成为了大主题,而“免疫力”一定是这段时间里我们听得最多也说得最多的热词之一。
顾名思义,“免疫力”指的是“免除瘟疫的能力”。具体而通俗地讲,指的是我们的身体具有多层次逐步递进的防御机制(相当于不同兵种组成的联合部队),当有任何外来异物入侵到我们的身体里,比如细菌和病毒,系统便会察觉到并发出信号,免疫系统便迅速反应,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由于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尚未研制出抗病毒的特效药,而对症治疗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真正让我们的机体将病毒清除干净,就是靠着人体免疫系统对于对于病毒的查杀,提升人体的“免疫力”便成了抵抗新冠病毒入侵和病后康复的重中之重。
体育锻炼能提升免疫力是大家的共识,但锻炼与免疫力的提升并非呈一个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我们可以拿长跑来作为一个反面论述的例子。
有很多跑者,尤其是对跑步痴迷成瘾,跑量很大的跑者们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虽然几乎天天跑,但是每每到换季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流涕、喉咙发炎、咳嗽甚至是四肢酸痛乏力或是发热等感冒症状。在冬天,他们还很怕冷。
研究表明,进行耐力运动的人群在某些传染病流行时的染病率要比普通人更高。其中以“耐力运动员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最为明显,数据表明,在耐力运动员结束一次运动量(长跑的往往一训练就是10公里打底,一比赛就是一场马拉松)之后,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是常人的2-6倍。
而上呼吸道感染作为我们日常最常见的病之一,是很能反映我们身体免疫力强弱的指标。
其中一个原因是,长跑之后,我们的身体进入到一个免疫力的开窗期,持续时间在3-72小时之间,这个时间段是病毒、细菌最容易趁虚而入的时间。
开窗理论:高强度运动后更容易生病
一方面是长跑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能量,造成了暂时性的能量短缺,身体会优先保证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维持生命的基础系统)的供能,而像免疫系统这样对于维持生命相对不那么关键的系统自然就没有了充足的保障;
另一方面运动会导致肌肉损伤,引发轻微的炎症反应,吸引了细胞来聚集处理,这让免疫系统的“工作压力”增加,在病毒入侵时,就会分身乏术了;
还有就是运动时我们的身体会释放皮质醇。皮质醇的大量分泌,导致淋巴细胞浓度下降了,增值分化能力及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
长跑会降低免疫力的另一个原因跟“体温”息息相关。
相比其他的体育锻炼,长跑更多时候是在消耗肌肉而非增长肌肉,肌肉的收缩是身体产能,维持体温的主要方式。而同时跑量大的跑者脂肪含量还非常低,就让身体不仅产热量少,储存热量的能力也会更低。
另外,在一次长跑后,我们会流很多汗,热量散发后我们体温会下降,也更容易着凉,尤其是在冬天。
2015年,耶鲁大学曾发表过一篇实验报告,主题就是“低温会弱化人的免疫系统”。他们将人鼻病毒的毒株(基本上所有的感冒都是它引起的)植入老鼠的体内,由于人鼻病毒正常情况下对啮齿动物不起作用,科研人员事先将病毒株做了修改,随后观察呼吸道的细胞在不同温度下是如何与病毒作战的。
正常体温下,老鼠体内细胞对外来的病毒有着多层次的防御,会立马向周围未被感染的细胞发出信号,这些细胞会准备好抗病毒蛋白作为武器,去消灭入侵体内的人鼻病毒。
但是当问题到了华氏91.4度(33摄氏度)时,岩崎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了变化。此时,周围的细胞仅组织起了一道脆弱的防线,任由病毒入侵和复制增长。
此前,我们往往会从人类的行为学解释为什么冬天更容易感冒:我们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分享空气,加速了病毒的传播。而这个实验,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了冬天更容易感冒的源头:在身体冷的时候,免疫系统反应更迟缓,更低效!
综合我们举的跑步的例子,体育锻炼和免疫力强弱的关系是呈一个弧线型:从来不运动,身体弱,更容易生病;
适度锻炼,有良好的运动习惯,那么免疫力也会随之上升;
如果运动过量,身体容易疲劳,自然而然抵抗力就会下降。
因此,如果我们跑步的目的只是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那么“适量”原则必须始终记于心中。
要通过体育锻炼(跑步)来提升免疫力,我们有如下建议:
- 运动量适中,有时候太盲目追求成绩而加大训练量会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
- 坚持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达不到任何效果;
- 多做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
- 运动后及时进行补充(水、糖分、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元素),让身体快速恢复过来;
- 注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健康,希望疫情能够快点过去,希望我们早日能自由地走到室外,尽情享受运动带给我们的健康与快乐。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