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越来快,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一看来是未来智能终端中间力量的崛起。最近美国知名设计咨询公司Fjord发布了关于目前市场智能穿戴产品的一系列有趣的信息图表,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智能可穿戴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求,而人们又需要怎样的智能可穿戴产品。
Fjord与Adidas合作开发了miCoach SMART RUN智能运动手表,他们希望通过对目前智能可穿戴市场的信息调研来发现未来这一潜力市场的发展动向。根据Fjord对27款知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研究与分析,这些产品中约70%的主要功能被用于运动及健康领域,而23%应用于社交通讯,剩下的7%用于监控和改善睡眠。
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使用部位的产品分别来看,30%的产品佩戴在手腕上,穿着或佩戴在上身及头部的产品分别占26%和22%,没有明确佩戴部位要求的产品有15%,而双脚似乎是最不被智能可穿戴设备青睐的部位,只有7%的产品选择了那里。
产品分布最多的手腕上,我们看到的是熟悉的智能手环与手表,虽然数量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Nike已经宣布减少对FuelBand硬件,而其他各家的产品销售状况也令人堪忧。除了万众期待的iwatch,手腕的未来并不明朗。
穿着在上身的智能设备意外地多过了佩戴在头上,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OMsignal可监测心率和压力指标的运动衣和微软的智能减压胸罩了,而相信未来穿戴毫无违和感的智能衣物将会更加地 容易被人接受。
毫无疑问,戴在头上的智能穿戴设备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不仅有Google Glass这样几乎无所不能的神器,我们还看到了可以帮助你跑步时阅读的智能头带Run-n-Read,以及 各种神奇的运动健康监测设备。
那些可以穿戴在任何地方的产品可以看做是让人看上去更加顺眼的手环,Misfit的Shine就以最有设计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自诩,但实际上它也只是一枚可以随意佩戴的手环而已;双脚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专业性上更强,例如Sensoria的智能袜子可以记录你的跑姿并提供改进建议,这可比拿台DV自己录下回放省事的多了。
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从最初云端的概念到如今可以从头到脚佩戴的实物产品的蜕变,但高速的发展也让消费的人群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在对智能穿戴产品依赖度的调查上仅一半多的用户表示对于智能穿戴产品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而另一半的人群仍然抱持着尝试或者观望的态度。
也许可穿戴产品在医疗保健领域的突破将会改变这一现状,至少我们从苹果iwatch那些提前泄漏的蛛丝马迹中也可以看出,下一个智能可穿戴的爆发点很可能就将从现在的智能监测转向智能改善,而那时智能可穿戴产品改变生活的初衷也许才会真正地开始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