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以来接近300%增长的美国跑步完赛人数趋于减缓,并终究未能突破2000万人次的关卡,跑步在美国真的开始退烧了吗?
“跑步热结束了,这都是千禧世代的错。”(The running boom is over. Blame millennials.)——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5日一篇关于美国跑步问题文章的开篇语。
第二波跑步热正在退潮
该报如此断言的依据是,据RunningUSA统计,美国的跑步比赛完成人数经过长达20年、往往达到两位数的迅猛同比增长之后,2015年出现连续第二年走低,而且幅度高达9%,远大于2014年的1%微跌。
而就在两年之前,这样的走势还让人难以想象。从1990年到2013年,美国的跑步比赛完赛人数从500万翻了将近两番,上摸1900万的新高。当时业界观察家纷纷预言:突破2000万大关指日可待。谁能料到,2015年这一数字竟会跳水到1710万。
RunningUSA主页君的措辞较为缓和:“随着跑者逐渐退出非传统比赛,第二波跑步热似乎正在退潮(backing off)。”
2015年美国各类跑步比赛的完赛人数都有下降,但降幅最大的是简称OCR(obstacle course races)的障碍赛事,包括彩色跑、泥巴跑等等。这一类去年的完赛者数量暴跌三成,比前年少了上百万。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个中原因主要是18至34岁跑者群体,即“千禧世代”(Millennials,相当于中国的“80后”和“90后”)跑者的流失。
美国人口普查局4月下旬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千禧世代去年已达到7540万人,首次超过第二大群体“婴儿潮世代”(Baby Boomers,51至69岁),但2015年他们占完赛者的比例却从前年的35%下降至33%。
另据美国运动与健身业协会调查,2015年全年跑步50次以上的成年人数,也比2013年减少11%。其中年轻群体流失最为严重:18至24岁减少22%,25至34岁年龄层减少19%,这相当于经常跑步的年轻人少了大约250万;35至44岁年龄层也下降4%。
跑步热,有泡沫
为什么美国会有这么多年轻一代不再跑步呢?咱们先回头看看美国跑步热兴起的原因。
很多跑友都读过跑步畅销书《Born to Run》(“天生就会跑”,也可作“为跑而生”)。按书中的说法,美国长跑热总是伴随着重大危机而来:
大萧条催生了以横跨美国的美国徒步大赛(the Great American Footrace)为标志的第一波跑步热;越战、冷战、种族骚乱、水门丑闻和肯尼迪兄弟及马丁路德金遇刺促成了1970年代初的第二波;第三波出现在“911”袭击的翌年,标志是越野跑迅速崛起为最火爆的户外运动。
不过,更主流的观点是,美国迄今总共只有过两波跑步热。《华尔街日报》引用一些跑步历史学家的说法指出,第一波出现于1970年代,由身材瘦削的男性发起。这应该是指美国选手弗兰克肖特(Frank Shorter)在慕尼黑奥运会马拉松项目夺冠,以及乔治希恩(George Sheehan)出版《Running and Being》(中译“跑步圣经”)对美国大众跑步运动的推动。
第二波则由一位大体重女性名人——脱口秀女皇欧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于1994年点燃,那一年她成功挑战了华盛顿特区的海军陆战队马拉松,证明普通人也能跑42.2公里。欧普拉的巨大号召力促使大量女性涌进赛道,到2014年,女性已占美国跑步完赛总人数的57%。
另外,从19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美国路跑赛事数量猛增,加上现场乐队、cosplay参赛风潮和赛后美食、品酒会等的诱惑,这些都为跑步吸引到旺盛的人气。
泥巴跑、泡沫跑、荧光跑或僵尸跑等新奇的非传统跑步活动也大为流行。据RunningUSA估算,这些活动的完赛人数从2009年的一二十万飙升至2013年的400万左右,一举超过全马和半马完赛人数总和。
这类不计时赛事风靡一时的主要推动者,正是千禧世代。业界专家指出,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不强调体育竞技的时代,他们也比前几代人更害怕失败。
千禧世代为什么不再跑步?
RunningUSA的CEO哈什巴格(Rich Harshbarger)表示,美国跑步完赛人数的回落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经过25年的连续快速增长,参赛人数的上升速度难免会趋缓或回归正常值;而安保及办赛费用的上涨推高了报名费,这对年轻跑者的影响特别大。
再者,前几年推动完赛人数爆棚的非传统比赛也开始魅力不再。据“彩色跑”公司产品开发副总裁康纳斯(John Connors)透露,2015年这一非计时赛事的美国参加人数从前年的97.5万减少到78万,今年预计还会继续走低;原因之一是抄袭者大量涌现,有些在收取报名费后倒闭,损害了这一行业的声誉。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另外,室内锻炼的选项近年大为增多。从2012年到2014年,美国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数量增长8%,净增加约400万。
康纳斯分析说,千禧世代更感兴趣的其实是总体健康和新鲜体验,不想死守某种特定的活动:“他们的想法是:别把我那样归类。我跑5K比赛不是因为热爱跑步,而只是想保持健康。”
多少值得安慰的是,那些放弃跑步的千禧世代并没有变懒,他们只是换了花样,纷纷选择单车、CrossFit(全面健身)、搏击、芭蕾和把杆操、举重等专项健身房。
ClassPass(健身班派司)是这一趋势的一大受益者。它的会员每月支付一笔固定费用,就可以在31个美国城市进入多种健身班。不到三年时间,通过这一服务预约健身课的交易量已达到1800万笔,用户多为20多岁的青年。
32岁的艾米(Amy Clover)就是千禧世代之一。这位加州圣迭戈市的博主兼健身教练告诉《华尔街日报》,自己跑步多年,2009年完成过一次半马。当越来越多的健身专家都在提倡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举重、强调用这些方式塑形比跑步效率更高时,她还为长跑辩护过。但后来她也厌倦了,如今自己改练起室内间歇和跆拳道。
跑步仍是最热门大众体育
跑步热的终结,必将对相关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据业界调查机构SportsOneSource统计,跑鞋是美国销量最大的运动鞋类别,2015年销售额高达71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手表、服饰等跑步配件和移动应用。赛事举办也是一门发展飞快的行业。
2015年美国跑步赛事数量比上年增多2300个,同比增幅达8%,但完赛人数在3万以上的赛事从9个减少到6个。此外,每一种距离赛事的完赛人数至少都下降了3%,其中马拉松和5K的降幅为8%,10K为9%。
不过,完赛人数回落并不代表跑步运动在美国大限将至。事实上,它仍然极其流行。最明显的例子是,波士顿、纽约和芝加哥这美国三大马拉松赛事的报名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超过4800万美国人表示,2015年自己至少跑步过一次,比打篮球的人多出一倍。
而在美国45岁以上年龄层中,跑步人数仍在继续攀升:45至54岁增长2%;55至64岁+1%;65岁以上年龄层骤增25%!2015年美国跑步完赛者人数仍达1711.48万,高居史上第三,比2012年的1550万多出上百万。
《财富》报道说,据IBISWorld估算,2015年美国路跑产业价值高达14亿美元,接近NFL(全国美式足球联盟)同年的门票收入,比NCAA(全国大学生体协)当年的营收多5亿美元。
RunningUSA的哈什巴格对未来仍十分乐观:“跑步不管作用一项运动,还是作为一门生意,仍然强健到令人难以置信”;千禧世代一旦收入提高之后,他们还会回来的。
当然,如果说美国跑步市场已趋于饱和,那么跑步在中国连普及都谈不上,离饱和还远着呢。
据官方数据,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为134场,其中全马53场,半马43场,10公里13场,百公里4场,其他距离21场;全年共有150万人参赛(来自近9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万人次参与全程和半程;在田协认证赛事中,全马完赛人次14.6万,半马20.6万。
而美国的相应数据是:2015年跑步比赛3.03万场(包括各种距离和非传统赛事),其中全马1100场,半马2700场,10K 4200场。完赛人数:全马50.9万,半马198.66。
也就是说,中国全马比赛数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20,半马不到美国的1/60,10K不到1/30;半马完赛人数接近美国的1/10,全马差距最小,但也不到美国的30%,这还包括外籍参赛者。另外,别忘了一点:中国的人口四倍于美国!
2015年美国路跑大趋势
以下是RunningUSA公布的2015年美国路跑数据。
完赛人数在从1990至2013年增长300%之后,前年和去年分别降至1875万和1711.48万。去年女性完赛者达到970万,占57%;男性逾700万。
5K仍是最受欢迎的赛事,去年完赛人数760万,占45%;半马保持第二,占12%;10K第三,占7%。各种距离的完赛人数同比均有下降。
各类赛事的数量方面,除全马持平、8公里下降14%之外,其他距离都有不小的增长。
年龄分布:男女性都是25至44岁年龄层占比最大(女性占54%,男性占46%),这一年龄层占完赛者总数的51%。计时路跑比赛完赛者的平均年龄是36.9岁,其中女性35.8岁,男性38岁。
以下是美国各类路跑赛事的男女性完赛时间中位数及平均年龄,其中男性全马4:20:13,半马2:04:00,10公里57:40;女性全马4:45:30,半马2:22:21,10K 67:15。
怎么样,和美国人相比,你的成绩如何?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