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是人类挑战天空极限的尝试,而越野跑则是人们融于自然,追求极致速度的体验,将两者合二为一,那便是对于高度与速度的极限考验,而如今我们正酝酿着这么一场中国户外界对于高度与速度的极限挑战!
速攀的意义较为广阔,其字面翻译为Speed Climbing,但维基百科给出的释义可能更接近传攀岩一些(比如Alex Honnold的Free Solo与在人工岩壁上进行的竞速都属于速攀范畴)。而我们今天要讲的速攀,是它的另一方向,可能意义上更接近于Speed
Alpinism一词——速攀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基于高海拔登山/攀登的极限运动,要求运动员快速登顶高海拔山峰(并完成下撤),它介于高山越野跑与传统登山之间,快速轻量是其终极目标。
速攀细分方向有二——从越野跑角度讲,速攀是Kilian Jornet在“Summits
of My Life”计划中的那些挑战。从攀登角度来讲, Ueli Steck的阿尔卑斯82峰连登计划(82 Summits Project)也属于速攀的范畴。
千百年来,山峰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居住、躲避灾祸、猎食甚至游乐消遣。山作为自然的象征,也是人们亲近与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登山运动发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小镇霞慕尼,两名法国人Michel Paccard与Jacques Balmat首登勃朗峰,这一壮举被认为是现代登山运动的标志。而速攀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英国,1895年,英国理发师William Swan创下了从福特威廉堡旧邮局快速登顶海拔1344m的“英国最高峰”本尼维斯山并下撤的速度纪录,虽然本尼维斯山的海拔并不高,但也并不影响这一壮举成为速攀的里程碑事件。
在随后的50年时间里,登山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登山家们征服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高海拔山峰并开发出了不同的登顶线路。与此同时,全球各地也相继涌现了一些知名的速度登山赛:除最早的本尼维斯登山赛外,日本的Mount
Fuji Uphill Race、美国的Mount
Marathon Race与Pikes
Peak Marathon以及如今在意大利举行的两项Skyrunning赛事——Giir di Mont与Siera-Zinal也都出现在在这一时期。
20世纪60-70年代,阿尔卑斯地区开始展露速攀趋势。少数登山滑雪运动员与登山家开始尝试速攀一些阿尔卑斯地区的山峰,诸如勃朗峰、马特洪峰和艾格峰等著名山峰的速攀纪录在这一时期再度被改写。
1980后的几年里,几名来自意大利登山滑雪国家队的选手,同时也是出色的攀登者开始计划攀登一些8000m级别的山峰,随即在山里进行刻苦的训练,训练项目就包括高山越野跑。随后几年,他们开始尝试攀登一些阿尔卑斯山区4000m级别的山峰,受到登山滑雪运动的影响,几人的竞速意识非常强烈,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中,这些山峰的速攀纪录相继被刷新。
直到1990年后,这些人决定要让更多人(目标人群包括登山与高山滑雪运动员)参与到这项全新的运动中来,于是决定筹办比赛,其中就包括1990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一场垂直千米竞赛、以及同期在勃朗峰与罗莎峰地区的非正式比赛。随后Marino Giacometti将这种全新形式的运动命名为Skyrunning,寓意这是一项在山峰与天空尽头奔跑的极限运动。
1993年,首场Skyrunning比赛——罗莎峰天空跑在瑞士和意大利交界处鸣枪起跑。很快,Skyrunning的脚步从也阿尔卑斯蔓延至非洲肯尼亚山、墨西哥火山甚至喜马拉雅山脉。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Pikes
Peak Marathon延续着传奇——Matt
Carpenter在这一年再度登顶,并以3小时16分的成绩刷新赛道纪录。23年之后的今天,Matt的这项纪录依旧屹立不倒,甚至无人能够接近。
另一种流行——在新世纪之初Skyrunning浪潮的席卷之下之下,西欧各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越野跑者。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另一种形式的山地竞速挑战——已知线路最快用时(FKT - Fastest Known Time)开始萌芽,最初FKT的挑战者依旧来自登山界。相比于Skyrunning/速攀的简洁快速,FKT则多是耐力的终极考验。
对于速攀运动来说,无论是skyrunning还是FKT,2012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因为Kilian
Jornet,也因为宏大的“生命之巅”速攀计划。一种以最快速轻量的风格(越野跑+攀登),完成全球各大洲最著名山峰的快速登顶并下撤。
众所周知Kilian Jornet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越野跑运动员,西班牙登山滑雪国家队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攀登者。从垂直千米竞赛到中长距离的Skyrunning比赛,再到超长距离的百英里赛事,他都展现出了超强的统治力。2012年,Kilian开始寻求自己生命中全新的挑战,生命之巅计划应运而生,以极简的装备,完成对各大洲最著名山峰的速攀挑战。他以连续创造阿空加瓜峰和麦金利峰速攀纪录的壮举,当选2014年美国国家地理年度探险人物。他最重要的成就在于模糊了越野跑与传统攀登的界限,让世人重新认识了速攀的魅力。
从2012至2015的四年时间里,Kilian有条不紊地完计划,相继打破勃朗峰、马特洪峰、麦金利峰与阿空加瓜峰等四座山峰的速攀纪录,计划中只剩下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今年8-9月,Kilian Jornet将对珠穆朗玛发起挑战!(Kilian原本打算在2013年速攀厄尔布鲁士,因恶劣天气搁浅。而2015年速攀珠峰的计划则因尼泊尔地震而推迟)。
作为一项极限运动,速攀的危险性自然不言而喻。速攀的危险来自各个方面,细微的失误就能让顶尖选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2013年夏天,Kilian Jornet和Emelie Forsberg结伴在南针峰训练时遇险,最终呼叫法国宪兵高山救援队才得以脱离险境。速攀最大的危险来自这个“速”字,快速穿越低矮山峰似乎并没有太大危险,但一旦到了高海拔地区,冰雪覆盖下的未知性,不稳定的岩石将速攀的危险性放到最大,任何一次趔趄都可能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而“攀”意味着海拔的急剧提升,其中缺氧、失温、岩石坠落甚至紫外线灼伤等一系列的高海拔问题也是速攀者需要面对的。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速攀运动员也会选择提前到达目标山峰地区进行相应的海拔适应性训练并进行相关的高海拔登山培训,以降低遇险概率。随着Skyrunning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以及部分著名选手在比赛之外做出的一系列尝试,速攀运动开始走进越来越多运动爱好者的视线。但作为一项极限运动,速攀在未来也很难摘掉小众的帽子。
毫无疑问,未来几年更多顶尖的越野跑运动员和攀登者加入速攀阵营,伤亡出现几率也会随之增大。而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讲,速攀对速度、身体素质、攀登与越野跑技术的要求使得它离我们有些遥远了。但未来最好的情况是:速攀能够像速降,潜水等其它运动一样,在风险可控,适当降低某方面条件的前提下,作为一项探索自然、挑战自我的运动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速攀对于中国来说至今仍然鲜有人问津,2009年知名跑者于雷从大本营速攀哈巴雪山算是为数不多的尝试之一。去年8月,川藏队的两名高山向导也完成了速攀雀儿山的挑战。而在这个月末,adidas outdoor签约跑者李少壮将开启他对于哈巴雪山速攀纪录的全新挑战。
李少壮,一位被人们称为最专业的业余选手的知名跑者,去年7月刚刚走出了大学的校园。在毕业前李少壮在自己的母校里举办了一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比赛,举办比赛的缘由相当简单,因为在大连认识了很多跑友,有的见过有的没有见过,在得知李少壮要毕业时,他们决定为李少壮送行,跑步比赛也许是最有趣和直接的送行方式,而来参加比赛的人大多是李少壮的同学和一些在大连的跑友,比赛并不难,10 公里挑战赛,只是作为毕业典礼相当的棒!
从2010年李少壮参加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比赛到2015年,李少壮斩获了无数的冠军,毕业前收拾行李光是比赛的奖杯就打包了5个大箱子,然而这一切仅仅代表着过去。如同学生的身份与“半马王子”的头衔一样,前方有着更高的高度等待着李少壮用双脚去丈量。
速攀哈巴雪山可以视为李少壮人生的一次全新挑战。这次速攀挑战的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海拔2735m的哈巴村广场,线路最高点为哈巴雪山顶峰海拔5396m,累计海拔爬升2661m。为了让这场挑战更“合理”,李少壮决定从比海拔4100米的大本营低许多的地方开始攀登。相比过往攀登的起点:大本营,这次速攀无论是累计的高度还是距离上都更具挑战和风险。
从山下的哈巴村出发,途径登山大本营、雪线后登上顶峰并返回哈巴村,全程李少壮攀登往返距离将达到36km,累计海拔2600+米,而他最终的计划是在10小时内完成这一壮举。
一个全新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速攀记录,一个中国跑者的成长与蜕变,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一里程碑事件的诞生吧!
关于李少壮速攀哈巴雪山的追踪报道,请关注爱燃烧的后续直播。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拭目以待。
回应
回应